目前分類:青少年犯罪問題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本已擔負者生理、心理及社會生活適應的任務,一部份青少年還要承受特殊家庭、學校及同儕的影響,而發展出一些社會所不能認同或不能接受的偏差行為或適應失調行為

校園暴力及相關行為
校園暴力是指學生(包括離校學生)、家長、社會人士等,在校內所從事的暴力行為,凡是對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學生同儕施暴或破壞校內器材與設備者,均屬校園暴力。
欺凌弱小亦是校園暴力的一環

   欺凌弱小和其它校園暴力行為一樣會造成緊張、不安全的校園氣氛,間接導致逃避、退縮、逃學、攻擊性行為、學業成績低落或帶武器到學校等問題

 
濫用藥物
濫用藥物之青少年通常來自於功能失常的家庭
例如家人之衝突、家中成人濫用藥物、否認家庭有問題,家長過份干預、小孩擔任大人的角色或責任等容易讓青少年產生心理的強迫性需求和依賴
在所有偏差行為當中,濫用藥物最易和別種行為同時呈現。
譬如自殺、暴力、低成就、犯罪、缺課、輟學、被逮補及因而相繼而來機會的喪失、自尊低落、和缺乏生活目標 。
 
逃學、逃家

   逃學、逃家二者在心理狀況方面,皆是屬由外在因素造成。如對某位老師不滿,某些學科厭惡,對學校措施的排斥,或對父況管教方式的反抗……等等,在分類上是屬行為問題,是一種反社會或外向行為問題。它常會與其他偏差(不良)行為相伴隨,如吸煙、喝酒、賭博、偷竊……

逃學、逃家的類型可分為下列幾種:

 1.遊戲型

 2.反抗型

 3.逃避型

 4.防衛型

 5.強制型

 
 
偷竊及其它犯罪行為
ThompsonRudolph (1992)提出青少年的偷竊行為可能來自於社會的拜金主義,對財物擁有權的忽視,讓人對其刮目相看,或順手牽羊的滋味。如果是長期的、重覆的偷竊可能是其它問題的指標,是不容忽視的。
林朝夫(83)指出,青少年之身心發展特徵、人格特質、其它不良行為之延伸、父母不道德觀念或管教態度影響、同儕威脅利誘、升學壓力、教師管教、社會風氣敗壞、不正常心理與觀念等因素皆可能使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淪於偷竊。
 
行為表徵:

1.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顯得自我控制較弱

2.人際關係較差,喜歡獨處,以便找機會下手

3.物質慾望過高,常攜帶許多物品到校,出手闊綽,向同學炫耀

4.藉偷竊來表現膽量,炫耀自己,並會一再重複形成習慣

 
可能原因分析:

 1.受財物的刺激,而一時興起想佔有的念頭

 2.引起他人的注意,獲得同儕的接納

 3.受同擠所激乏報復心理

 4.忌妒心及虛榮心的作崇,不良友伴的影響

 5.父母觀念及社會風氣的影響

 
輔導策略:

1.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及法律常識教育,說明偷竊的後果。

2.培養學生妥善保管財物的能力及錢財不露白的重要性。

3.減少學生獨處的機會,平日多與學生接觸,隨時注意學生行為。

4.當出現偷竊行為時,馬上糾正他,並向學務處、輔導室報備,請求協助。

5.了解其偷竊動機及原因,利用行為改變技術、角色扮演等方法進行個案輔導。

6.通知家長,協助配合學校的輔導策略。並進行家庭訪問,了其家庭生活情形、社區環境、交友狀況。

7.建議家長應給予子女適直的零用錢,並養成其儲蓄的好習慣。

8.建議家長送請社會輔導機構或醫療機構進行協同輔導或實施治療。

9.處理過程中,儘量勿給予學生標記,並維護其自尊心,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偏差行為預防及輔導暴力行為
行為表徵:

1.口出穢言,謾罵同學,頂撞師長

2.故意破壞他人物品或學校公物

3.用暴力解決問題,成群結黨,徒手或持械打人

4.情緒衝動易怒、耍老大、強出頭

 
可能原因分析:

 1.不會恰當宣洩自已的情緒

 2.惡意的報復

 3.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挫折忍受能力低

 4.社會大眾媒體或幫派次級文化的影響

 
輔導策略:

1.在平常即以尊重理性的態度與學生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2.建立學生用好行為來獲得同儕尊重的觀念

3.在平常即培養學生恰當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

4.使用同理心技巧,從學生立場來看發生的生活事件

5.建立學校與治安單位的聯絡網,防杜社區幫派的影響

6.立即停止當事人的行為,或帶學生離開現場

7.讓學生自己負起行為之後的責任

8.事情發生當時即予以適當的處理

9.進行事後的個別諮商或行為觀察

 
行為表徵:

   用言語、肢體暴力、或器械恫嚇同學,要求對方順從其指示,以得到財物或對方的服務

 
可能原因分析:

 1.缺乏理性的克制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用暴

       力來滿足個人的需求,或應付他人的威脅

       ,而不考慮後果與他人的咸受。

 2.從控制別人、大欺小當中獲取成就感。

 3.在群體中共同迫害別人,因而減少個人的

       責任與罪惡感。

 
輔導策略:

1.改變認知:

(1)協助學生易地而處,體會他人的成受。

(2)協助學生看到事情的後果,如記過、退 學、坐

       牢、無人敢接近他、被孤立、被報復;協助學

       生知道自己所為得不償失。

2.增進學生處理困境的能力。

3.明確的賞罰規則,並切實執行,使學生負起個人的責任,並能對受害者做補償。

4.建立正確獲取金錢之觀念。

偏差行為預防及輔導校園霸凌
Ø行為表徵:

1.歐打身體、搶奪財物

2.排擠孤立、操弄人際

3.出言恐嚇嘲笑污辱

4.散佈謠言或不雅照片

5.受凌反擊

6.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

 
Ø基本認識:
Ø校園霸凌≠校園偏差行為
Ø校園霸凌一定是嚴重校園偏差行為,但嚴重校園偏差行為不一定是校園霸凌事件
Ø校園霸凌事件發生對霸凌者、受凌者及旁觀者皆會造成不同的影響
 
 
Ø輔導策略:

1.界定是否為校園霸凌事件?

2.注意校園霸凌事件的處理流程

3.面對霸凌者應有的處理態度

4.具有正向管教的相關知能

5.堅守正向管教的基本立場

6.針對霸凌者受凌者及旁觀者皆需被列為輔導對象

結語
珍視學生「優勢智慧」,提供
學生「多元學習」 ,讓每位學
生穫得「成就感」 ,引導孩子
「快樂學習與成長」
 
(摘自教育部網站)
 

rosawawa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少年犯罪工作

01.加強對非行少年保護、轉介、輔導作為,達到保護少年並預防其犯罪之目的。

02.加強防制黑道勢力介入校園,維護校園安全。

03.寒、暑假期間加強保護少年措施,及擴大舉辦有益少年身心活動。

04.強化預防犯罪宣導工作,編印預防犯罪手冊,提供各機關、學校、及民間團體參閱,防止少年偏差行為及保護少年安全。

05.建議增設休閒娛樂場所,推廣社區少年從事正當休閒活動。

06.淨化大眾傳播媒體,加強取締坊間不良出版刊物,建立少年正確價值的人生觀。

(摘自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網站)

rosawawa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